還有其他行星的環境與我們的相似嗎?由于天文技術的進步,我們現在知道有成千上萬的行星圍繞著遙遠的恒星運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一些系外行星有富含氦氣的大氣層。太陽系行星大小不均的原因與氦含量有關。這一發現可以促進我們對行星演化的理解。
太陽系外行星大小偏差之謎
1992年才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之所以花了這么長時間才找到太陽系外的行星,是因為它們被星光擋住了。這就是為什么天文學家找到了一種尋找系外行星的巧妙方法。它在行星經過恒星之前檢查時間軸的變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現在知道行星也散布在太陽系之外。從地球到海王星,至少有一半的類太陽恒星至少有一個行星大小。據信,這些行星在誕生時有從恒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中收集的“氫”和“氦”大氣層。
然而,奇怪的是,這兩組系外行星的大小不同。一個大約是地球的1.5倍,另一個是地球的兩倍多。出于某種原因,兩者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系。這種振幅偏差稱為“半徑谷”。這個謎的解決方案是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行星的起源和演化。
氦與太陽系外行星尺寸偏差的關系
一種假設是太陽系外行星的大小偏差(谷)與行星的大氣層有關。恒星是極其惡劣的地方,行星經常受到X射線和紫外線的轟擊。據信,這剝離了大氣層,只留下了一小塊巖芯。因此,密歇根大學博士生伊薩克·馬斯基(Isaac Muskie)和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萊斯利·羅杰斯(Leslie Rogers)決定研究被稱為“大氣耗散”的行星大氣剝離現象。
為了了解熱和輻射對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他們使用行星數據和物理定律創建了一個模型,并進行了70000次模擬。他們發現,在行星形成數十億年后,原子質量較低的氫會在氦之前消失。地球大氣層中超過40%的質量由氦組成。
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是發現外星生命的標志
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我們也可以確認這個結果是否正確。高性能望遠鏡,如最近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能夠確定行星大氣中元素的類型和數量。如果馬斯基的假設是正確的,富氦行星應該屬于小行星群。這是因為氦的積累與大氣的逐漸退化和行星的縮小相吻合。
另一方面,仍然含有氫和氦的行星的大氣層正在膨脹。因此,如果大氣層仍然存在,人們認為它將是一大群行星。所有這些行星都可能是熱的,暴露在強烈的輻射下,并具有高壓大氣。因此,生命的發現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我們了解行星形成的過程,我們就能更準確地預測哪些行星存在,它們看起來是什么樣子。它也可以用來尋找孕育生命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