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煉氣公司成立于1933年,是我國民族資本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煉制氧氣和乙炔氣的工廠。
這是一張展示我國工業氣體史很有價值的照片。廣告牌上寫的都是繁體字“中國工業煉氣公司專門制銷葫蘆牌養氣、炭輕氣、電石、淡氣、高壓空氣、流質養氣、矽鐵、錳鐵、其他鐵合金”,底下是地址與電話。”
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讓我們看出:
1933年創立的上海中國工業煉氣公司,重視廣告效應,做有公司照片(廠房)、產品照片(貯氣瓶、電石鐵桶)圖文并茂的比八開紙還小一點的小廣告牌,進行自我宣傳,并冠名中國,創辦民族工業,與當時上海的洋人氧氣廠抗爭,長了民族志氣!
中國工業煉氣公司注重打自己的商標品牌—“葫蘆牌”
一創立就注意綜合制銷,多種經營,主營工業氣體。還營銷電石、鐵及其合金
“流質養氣”,看來當時中國工業煉氣公司已生產部分液氧(或管道氧氣)
看來當時漢字似乎還沒有“氧”字、“氮”字、“氫”字,或者是翻譯時采用的同音,就將“氧氣”寫成“養氣”,“氮氣”寫成“淡氣”,“氫氣”寫成“輕氣”,但也很形象,以前曾看到過有關資料,說“氧氣”為養身之氣,“淡”者有沖淡之意,氫氣確實是最輕的氣體。也可能當時還沒叫乙炔氣,就將乙炔氣寫了“炭輕氣”。
“若要買氣,先得受氣”
1933年以前,我國沒有自辦的氧氣廠和乙炔氣廠,用戶所需氣體全由洋商供應。當時上海有兩家洋人辦的氧氣廠。
英國人白利奇斯獨資小廠,設在楊樹浦荊州路附近,有15m3/h制氧機一臺,所產氧氣以自用為主(承接外來焊接業務);
法國人開的東方氧氣公司,設在法租界盧家灣地區,有50m3/h制氧機一臺,貯氣瓶數千只,所產氧氣全部銷于市場,并出售焊接工具與減壓表閥等附屬用品。
由于當時全上海僅此一家供氣,氧氣售價連續漲價,在一年半內,從每立方米l兩銀子漲到了3兩以上;氣瓶要先付押金,限期周轉,逾期罰款。“若要買氣,先得受氣”,用戶只好任其勒索。
1932年,開設在楊浦區的華新電焊工場場主忻蕓熄和劉墨泉因受東方操縱市場任意抬價之苦,向恒昌祥造船廠工程師李允成提出國人自辦煉氣廠,李極其贊同,與頭號資本家陳葆勤、陳受昌兄弟商議,后又邀中國農民銀行總經理郭外峰、上海商業界巨子樂振葆、兩路管理局局長郭伯良等商談,均認為只有開廠與洋商展開競爭,才能掌握制氣自主權,保障民族工商業的順利發展,并決定企業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為銀元50萬元。
1933年春,召開股東大會,正式成立公司,定名為“中國工業煉氣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以“葫蘆牌”為注冊商標。其間,“東方”得知“中煉”開廠,由買辦史某挽人設宴,要求中煉公司停建,遭到拒絕。當中煉公司開業后,“東方”以壓價、造謠中傷,無效后又以摜手榴彈、炸彈相威脅,但均未起作用。
為不受洋人欺詐霸市之苦,在煉制出“葫蘆牌”國貨氧氣后,中煉公司又緊接配建中國第一家電石廠。1935年冬,煉出第一爐國產電石,填補了國內空白。
但1937年“八一三”戰爭爆發,產銷停滯。董事會決定把第一套制氧機運往后方生產,首先搶運氣瓶去寧波轉漢口,并在漢口得悉第二十三兵工廠正在征求制氧機以應急需,中煉同意出讓,但寧波已被封鎖,只得繞道柳州入川,安裝出氧。1940年l月,取消重慶八角巷辦事處,成立重慶分公司,并籌建后方電石廠。12月正式生產出產品,日產電石三、四噸,成為后方第一家電石廠。
1954年夏,中煉公司被批準為上海第二批52家公私合營工廠之一,后郭明章任合營廠經理,改名公私合營中國煉氣廠。1954年10月新廠正式成立。 1958年改為上海吳淞化工廠?,F已更名為上海中遠化工公司。后部分氣體與英國氧氣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比歐西工業氣體有限公司”。
如果沒有當時民族資本人士創建“中國工業煉氣公司”的愛國舉措,也就不會有現在的上海中遠化工公司。中國工業煉氣公司是我國民族氣體工業的驕傲,當年民族資本人士創辦我國第一家氧氣廠又配建我國第一家電石廠的遠見卓識和為民族爭氣的舉措令人敬佩,也令當今工業氣體行業的企業家奮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