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氣污染元兇竟是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一種棕紅色、高度活性的氣態物質,在臭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為產生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高溫燃燒過程的釋放,比如機動車尾氣、鍋爐廢氣的排放等。二氧化氮還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帶來的環境效應多種多樣,包括:對濕地和陸生植物物種之間競爭與組成變化的影響,大氣能見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營養化以及增加水體中有害于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 今年入夏以來,二氧化氮逐漸成為影響夏季空氣質量的主要“兇手”之一。當早上臭氧濃度低的時候,二氧化氮濃度高,當下午臭氧濃度高的時更多 +
-
標準氣體的處理注意事項
一、助燃氣體的處理注意事項 (1) 將黏著在容器閥門上或使用器具上的粉末、石油類、油脂類及可燃性物質,徹底清除干凈后,方可進行助燃氣的處理; (2) 嚴禁助燃氣體和可燃氣體在同一地方或其附近地方進行處理,以防爆炸事故的發生; (3) 在處理助燃氣體的周圍,應無火源、無燃燒物和異爆物品。 二、惰性氣體的處理注意事項 (1) 在室外適當的地方排放; (2) 若鋼瓶或儀器在室內,可接更多 +
-
液氨廢氣該如何處理?
液氨整理加工過程有廢氣排出,其組成有水蒸氣、空氣和氨氣,其中氨氣是有害氣體,影響健康污染環境,為此要減少排放,加強回收,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護環境。 氨的回收有吸收法,把來自液氨整理機排出的氣體,通過管道輸送至回收裝置的洗滌塔(吸收塔),把混有空氣的氨氣在此塔內用水吸收成氨水,此時空氣被清洗并排出塔外,然后通過蒸餾塔將氨和水分離,氨被蒸餾吸收制成濃氨水,濃氨水經精餾即成濃氨氣,再將濃氨氣經壓縮機加壓和冷凝冷卻成液氨,最后輸入貯存罐。更多 +
-
新型環保絕緣氣體首次應用10kV戶外高壓負荷開關
近日,我國首次采用新型環?;旌蠚怏w作為絕緣介質的10kV戶外高壓負荷開關,并在國家高壓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了相關型式試驗。 SF6是電力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氣體絕緣介質和滅弧介質,同時亦是一種很強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影響巨大。新型環保絕緣氣體的全球增溫潛勢(GWP)僅為SF6的4%~2%,在同等用量的情況下,使用該氣體的開關設備,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可將CO2排放量減少96%~98%,對抑制全球變暖作用明顯。此外,由于新氣體的絕緣強度高于SF6,因此開關設備可處于“微負壓&rdq更多 +
-
汽車尾氣檢測標準混合氣
隨著汽車的普及,尾氣污染的日益嚴重,汽車尾氣排放立法勢在必行,世界各國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對汽車尾氣排放建立了相應的法規制度,通過嚴格的法規推動了汽車排放控制技術的進步,而隨著汽車排放控制技術的不斷提高,又使更高標準的制訂成為可能。 汽車排放是指從廢氣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氣體。它們都是發動機在燃燒作功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產生的原因各異,CO是燃油氧化不完全的中間產物,當氧氣不充足時會產生CO,混合氣濃度大及混合氣不均勻更多 +
-
溫室氣體真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當今地球是否處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變暖過程當中?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什么?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真的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1月13日,在南京舉行的“重大氣候轉折期生命演變與環境和深時全球古地理、古氣候重建”研討會上,來自古生物學、地球生物學、地層學領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專家對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機理與環境演變的關系進行了一輪細致的梳理。 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溫度更多 +
-
浮法玻璃應用全氧燃燒技術實現環保減排
全氧燃燒技術用于大型浮法玻璃窯爐上是一種新型的燃燒技術,目前該技術在國內500 t/d以上浮法玻璃窯爐上應用較少。傳統的浮法玻璃窯爐燃燒工藝一般都是通過助燃風機引入空氣,再由蓄熱室預熱后進入窯爐與燃料發生化學反應。而全氧燃燒技術主要是助燃介質發生改變,由濃度為92%以上的純氧代替空氣與燃料發生化學反應。從環保角度比較兩種工藝,全氧燃燒技術從根源上避免了空氣中的氮氣進入浮法玻璃窯爐中,大量減少了窯爐廢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相對末端治理廢氣,不如從源頭控制,更有效地達到減排效果。 &nbs更多 +
-
二氧化硫氣體國家的排放標準
二氧化硫是典型的有毒有害氣體,嚴重的污染大氣和環境,國家對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可以說是越來越嚴格,下面紐瑞德小編帶你一起來討論一下,二氧化硫氣體的國家排放標準,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作為PM2.5污染源的重要前體物,氮氧控制成本一直都是老生常談,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是需要減排,而二氧化硫氣體主要是鍋爐大氣中的廢氣排放,2017年4月國家就此作出了嚴格的限制條件,每立方米不得大于40毫克的排放量。 在國家執行的基礎上,有更多 +
-
二氧化碳催化轉化可在室溫光照下進行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潘云翔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研人員合作通過在氧化銦表面包覆厚度為5納米的碳層,成功研制出一種性能優越的新型二氧化碳轉化光催化劑,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術方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會志》上。更多信息請點擊:,或者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400-6277-838 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加劇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對其進行催化轉化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最具前景的技術。目前廣泛采取的催化轉化更多 +